2024年11月2日粤有钱,首期“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在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正式开营:《山高,人为峰。》,100位金融新青年成为了“一陆有力”的首批学员:
2025年6月7日,第二期“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正式开营:《当涟漪相遇,让理想成潮--第二期“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开营仪式圆满举行》,新的一批100位金融青年再次齐聚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
你们还记得我们首期“一陆有力”的价值观是什么吗?
公开、公益、公众,公开用公益的方式接受公众的监督
我们第二期依然保持这个价值观没变,所以同样在第二期开营仪式的现场,我们就公开了第二批新学员的数据标签,跟首期学员相比:
新学员的男女比例,从51:49变成了32:68;(力也不知道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我女粉变多了?)
新学员的大学生和从业者比例,从43:57变成了19:81。(这个变化的原因在于我们第二期招募时间放到了暑假前,影响了大学生的参与,以后我们再招募会争取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这次确实是疏忽了)
新学员的整体年龄分布,从17-43岁期间变成了16-49岁期间,学员年龄占比最多的26岁和28岁,变成了30岁占比最多......(首期我们最年轻的学员是大一新生,第二期我们就迎来了高三学生,也迎来了好几位45岁以上的老同学,只能说我们一陆有力的活动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越来越老少皆宜,力非常自豪!)
相对于首期,第二期“一陆有力”的整体策划和具体执行都有全新的升级:
一是力哥终于可以隐于幕后不再场场牵头那么累了,筹备组志愿者全部由首期顺利毕业的学员担任,这些热心优秀的年轻人负责每一场活动的策划和执行;
二是我们在第二期引入了“领航员”角色,10位首期顺利毕业的学员,成为了第二期10个小组的领航员,在每一场活动现场陪伴和鼓励新学员们更好的享受活动和融入集体;
三是首期的“唤醒”、“拥抱”、“传递”三个阶段升级为了“激活”、“破壁”、“共振”,整体时间规划从首期的3个月升级为了6个月,活动由首期的每周一场改为了每两周一场,而每一场具体活动也都有新的设计。
比如在第二期启动仪式上,我们同样开展了两项集体活动,一是给学员们热身子用的,但把去年的“旱地冰壶挑战赛”改为了话剧类游戏“大风吹”、“我是一棵树”,由全体领航员带着大家一起破冰:
粤有钱
二是给学员们热脑子用的,虽然继续沿用了首期“不一样的金融知识”闯关答题的形式,但升级了题目和抢答方式:
当然,启动仪式最重要的升级就是茶歇的升级,源于首期启动仪式我们不理解互联网上流传的“学术蝗虫”到底是啥意思,所以放多少茶歇都被秒光,因此第二期启动仪式的茶歇我们直接改成了每人发一份,不够吃也没有了,呸不是,主要是防止有学员吃掉了本该是别人吃的那一份!
启动仪式的两周后,我们准时迎来了第二场活动,也是第一阶段“激活”的开启:模拟人生工作坊。
2025年6月21日,在陆家嘴金融科技产业园成功举办:《100人、4小时与70余份人生档案:一次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历程》
模拟人生工作坊这个活动,不仅是我们首期最受学员好评的自创活动,更是在第二期进行了策划上的巨量升级,光是活动NPC就由首期的15位志愿者扩展到了需要30位志愿者,而在内容设计上又加入了更加刺激的环节,活动道具连轮椅都用上了,让100位参与者们能感受到更加真实的模拟人生,他们也有了更加丰富的感受:
1、既是模拟,自然真实。求学,就业,买房,炒股,结婚,生子,生老病死,时代红利,随机事件,起伏跌宕……生活的琐碎种种面面俱到,游戏中总容易陷入既要又要、顾此失彼的窘态。200分钟没有认真审视,20年就碌碌飞逝。回想自己过去几年,这种破碎感似曾相识,却从未如今天感触直观且深刻。既是模拟,又像过去的复现,又像未来的警示。
2、人生没有“最优解”,只有“最优解法”。我最终以618万现金、1套房子、1个美满家庭、1朵小红花的成绩通关,证明了现实主义者也能活出诗意——用理性规划底线,用感性突破上限。但我知道,这不过是游戏设计的温柔陷阱。现实中,我们永远无法预判哪个选择或突发随机事件会改变命运。或许人生真正的“算法”,不是计算得失,而是允许自己偶尔“浪费”时间——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保留一点对志愿者公益事宜这种“无用之事”的热爱,才是对抗虚无的终极武器。
3、我开始思考,作为游戏中的这个人物,他为什么活着,他又该怎么活。我的信念和我的主张是——无论是谁,都应该有权利获得一个正常甚至精彩的人生,无论手握什么牌。我决定放弃治疗,转头加入志愿者,先拿到一份微薄但稳定的每年5万薪资。再去寻找人生合伙人,结婚生子。在05-15年的黄金年代中,凭借游戏机制和自身运气,拼一把,给世界和自身加一把星星之火。感谢我的组员不嫌弃,同我在户籍中心结婚,用她的原始资金,穷养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在这之后,凭借随机事件和生小孩的抽奖福利,还有她自身马不停蹄的努力工作,赚得了一桶又一桶的资金。
玩完之后,就要开始学习了: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公益项目?2025年7月5日,“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以《有效的爱:真爱梦想公益方法论初探》一书为知识工具箱,通过布置任务、公益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展示分享的方式开展了第三场活动:翻转课堂。
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公益角色,分为基金会创始组、捐赠人组、受益人组、志愿者组和政府监管组。大家在巨洋大厦席地而坐,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启了本次活动:《翻转课堂之公益初探:一家公益基金会的“诞生”》
翻转课堂这个活动,是“一陆有力”的一次新尝试,一是因为我们在组织首期活动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甚至在策划方向上有很多跟公益都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想在第二期一开始,就把这些问题和经验分享给学员们一起探索;二是第二期学员中有很多公益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公益活动的组织者,甚至是公益项目的负责人,我们更需要从他们身上获取经验和思想。
这确实是一场很棒的集体学习,虽然我那周在外地未能到场参加粤有钱,但从收到的学员感受中,我读到了活动志愿者和参与者们的用心:
这次活动非常特别,我经历甚至组织过不少公益相关的培训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只从公益创始人的角度去谈怎么做公益,像这次活动一样,能从创始人、捐赠人、监管方、志愿者、受益人这么多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培训,还是第一次见。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在社会从事公益的复杂性,体验了让公益能够真正落地运转下去的一系列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实践的方向。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坚信公益从风雨中成长的花朵,其在立项阶段就需要经历自我批判,同行评判,捐赠人质疑的,只有经历不断的批评、调整,甚至推倒重来,才能形成扎实的价值观,可行的方法论,成熟的管理模式。
此外,过去我对金融公益带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金融人做公益更像是一种破除大众精英主义偏见的洗白方式,但这次活动,让我坚定公益必须有一些金融力量参与,因为金融的财务核算,行业分析方法是直接面向落地,能够天然对接公益。而公益由于其价值观驱动的特质,会存在一些过于理想化,不重视时效以及收益的问题。金融对于收益和效率的方法论是成熟且直接的,能够对上述问题起到一个制衡作用,促进公益能够真正从一腔热血走向落地。
但让我感慨最多的,是接下来的第四场活动:2025年7月21日,第二期“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在巨洋大厦,迎来了第一阶段“激活”的最后一期活动:真心话演说家。
第二期学员们围绕“金融向善”这个主题,展开了视频创作和真心话演说:《真心话演说家:当金融遇见向善的力量》
你们看力笑得那么开心,就知道这场活动的效果有多好了,毕竟我们现场问了一些非常真实的真心话:
问:你有偷偷羡慕过那些赚大钱但是没良心的同行吗?
答:我是有过这样的想法的。因为我是22年开始工作嘛,但是大家都知道,金融最赚钱的时间可能是10~18年左右。那段时间金融各种制度都不是特别完善,有很多钻空子的,相信大家当时选择金融这条道路,也是因为那一批人赚到了一些钱。我们可能会觉得从事这个行业,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不付出那么多努力,就可以获得比较超额的收益。所以说我当时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确实也是羡慕他们能够钻一些法律的空子,就能够获得一些超额的收益。就是刚刚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一些最浅显的想法吧。
当然,更多的是学员们对人生、职业和公益的真心话,融在了他们的小组视频制作和个人演讲中,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金融从业者学员,在讲到自己的公益志愿经历时忍不住流泪;有来自于金融行业外的学员,诉说着自己对金融支持公益的期盼;特别是有个小组将十年后的“一陆有力”拍成了视频,其中有位小组成员是这么分享的:
今天第一次把“2034一陆有力十周年”拍成3分钟公益短片,短片放映完,老师向我们组员突然抛出一个“灵魂拷问”:“如果十年后一陆有力失败,你们会后悔吗?”,我握着话筒,脑子闪过我们拍到凌晨的NG镜头、闪过志愿者贴歪的海报、闪过合作企业代表偷偷塞给我们的应急资金……然后我听见自己说:“不会。因为公益不是一条只许成功的单行道,而是一场允许跌倒的接力跑。就算十年后灯火灭了,我们也能重新点燃,哪怕再花十年。
实话实说,她比力还要坚强,毕竟如果你们问我:“如果十年后一陆有力失败,你们会后悔吗?”
我肯定后悔,而且我在活动现场也是这么告诉学员们的,别说十年后了,如果这次第二期一陆有力是失败的,我都会后悔,后悔浪费掉的钱和时间。
但我不相信一陆有力会失败,如果它失败了,那一定是我能力不行水平不够,失败的是我不是一陆有力,我做不动了一定会有新人去做新的一陆有力,他们可能是首期、二期的学员,也可能是现在这篇文章的抠仔读者。
至此,第二期“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的第一个“激活”阶段,全部活动都顺利开展了。
同样,第二期也有像首期那样的“闯关式”激励机制了。因为第二期培养计划,也是通过三个阶段的进阶训练。进阶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阶段都是有筛选的,比如我们的100位学员,只有积分排名前70%的学员,才能从第一阶段“激活”进阶或者闯关到第二阶段“破壁”环节。
所以第一阶段结束后,按照我们的内部积分榜,100位学员里最终有73位学员,成功进阶到第二阶段(真心话演说家获奖队伍全员&优秀演说家、领航员集体讨论后认为虽然积分不够但综合第一阶段表现优秀均可直通第二阶段):
如上图所示,我们对顺利进阶到第二阶段的73名学员,继续进行了数据标签统计和公开:
男女比例从32:68变为了36:64;大学生和从业者的比例依然保持19:81;整体年龄依然分布在16-49岁期间,其中还是30岁的学员占比最多......
这些数据的变化,最让我感到欣慰的还是首期那两点:
一是最年轻的16岁高中生,和那几位45岁以上不能再称自己为青年的老同学们,依然跟我们一起前行。站在年龄范围首尾两端的她们,正代表了我们“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最核心的学员标签:未来的新青年、已经从业多年要打开新世界的新青年。
二是我们第二期仍有从上海之外远道自费而来的学员,还有最近正在家乡过暑假的大学生,但每次活动都会赶到上海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两周一场的活动也算是高频,但他们依然远道而来全勤参加,并顺利进阶到第二阶段。
所以,你们觉得一陆有力会失败吗?会不会失败其实已经没关系了,因为“一陆有力”的星星之火至今已经燃起了200位学员,未来我们的培养计划也许还会带到北京、深圳等等各地,燃起更多的青年。
一陆有力就是想让大家知道,金融不全是短、平、快,金融从业者不全是脏的,总是有一些人会点亮世上的一束光,我可以点,你也可以点,谁都可以点!
关于我们
“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是由浦东新区民政局、陆家嘴管理局指导,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基金会·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发起主办、全景投教基地支持的公益共创活动,这里有100名同城、同频、志同道合的新青年,以6个月的团队共创为起点,建立持续深度的链接。
在这里,我们将与金融从业者以及未来想要进入金融行业的年轻人们,共同探索:金融从业者如何寻找到健康的职场文化?金融行业又能真正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
我们采用“体验式”设计思维,“闯关式”激励机制,“共创式”学习模式,通过“激活”、“破壁”、“共振”三个阶段的进阶训练,激活参与者们的内生动力和潜能,最终实现金融公益新人的快速成长,孵化出更多金融公益共创项目,建立承载金融行业美好文化的公益互助平台!
其中,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志愿队,会作为“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的活动成果,由顺利闭营的优秀金融青年组成。我们倡导“以专业赋能公益,用实践传递价值”,通过组织开展系统化公益活动,不断帮助青年群体在金融启蒙与社会责任中实现自我价值!
如果你也渴望改变现状粤有钱,欢迎持续关注“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和我们一起,看世界,找自己。
51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